泓泰

清华简关于战国时期“百科全书”的新发现

admin
清华简关于战国时期“百科全书”的新发现-第1张-游戏相关-泓泰

前言:

如今你们对“原【yuán】神灵矩【jǔ】关怎么过”大概比较讲究,姐妹们都【dōu】想要了解【jiě】一些“原【yuán】神灵矩关怎么过”的相关知【zhī】识。那么【me】小【xiǎo】编也【yě】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对于“原神灵【líng】矩【jǔ】关怎么过””的【de】相关知【zhī】识,希【xī】望各位老铁【tiě】们能喜欢【huān】,各【gè】位老铁们快快来学【xué】习一下吧!

《五纪》建立【lì】了一套逻辑严谨的理论系统。很【hěn】多内容前所未闻,有【yǒu】不少记载为【wéi】进【jìn】一步理【lǐ】解相关先秦历【lì】史传说和思想文化【huà】提【tí】供了重要密钥。

清华简关于战国时期“百科全书”的新发现

作者:贾连翔(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教授)

2008年7月清华大学抢救入藏了一批战国竹【zhú】简,总数近2500枚,性质皆为古【gǔ】书。在【zài】过去的13年间,清华【huá】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学者团队【duì】夜以继日对【duì】竹【zhú】简进【jìn】行编【biān】次修列,约以一年一辑的【de】速度撰写的【de】《清华【huá】大学【xué】藏【cáng】战国竹【zhú】简【jiǎn】》整理报告,现【xiàn】已刊出十辑,清华简的总【zǒng】体整理工作已完成【chéng】三分之二,这【zhè】批珍贵【guì】资【zī】料的【de】整理和研究也【yě】得到了学界和社会越来【lái】越广泛【fàn】的关注【zhù】。

清华简内容以【yǐ】经、史类典籍为多,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,另有【yǒu】相当数量的【de】子类佚籍,也不断更新着我【wǒ】们对先秦【qín】思想【xiǎng】史【shǐ】、学术【shù】史的认识。其中有【yǒu】一种【zhǒng】长篇数术文【wén】献【xiàn】,暂【zàn】题为《五纪》,现【xiàn】存126支简【jiǎn】(原应有130支),约存4450字【zì】,推测【cè】其完整时【shí】已近五千言,当是目前所见篇幅【fú】最大的出土战【zhàn】国竹书,即将收录在整理报告第十一【yī】辑中,于今年11月发【fā】表【biǎo】。大家都知道通行【háng】本(王弼本【běn】)《老子【zǐ】》有5162字,《五纪【jì】》篇幅已与之十分接近,是真正意【yì】义上的“一部”古书。

《五纪》以天下有洪水,“后【hòu】帝”(简文或称“后”或“文后”)通过“修历五纪”平息洪灾为背景,借“后”之【zhī】言,阐述了天【tiān】文数算【suàn】、人伦道德、山【shān】川物产、人体结构、神祇【qí】司掌【zhǎng】以及上【shàng】古传说【shuō】等,并【bìng】以【yǐ】此建【jiàn】立了一套逻辑严谨【jǐn】的理论系统。很多【duō】内容前所【suǒ】未闻,也有不少【shǎo】记【jì】载【zǎi】为我们进【jìn】一步理解相关先秦历史传【chuán】说和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【yào】密钥。

这【zhè】部【bù】竹书原无题名【míng】,全篇内容以“日、月、星、辰、岁”为中心展开,简【jiǎn】文【wén】称之为“五【wǔ】纪”,故【gù】我们据之拟题【tí】。“五纪【jì】”曾见【jiàn】于【yú】《尚书·洪范》,传【chuán】统【tǒng】认为“洪”即“大”,“范”即“法”,洪范是【shì】箕子【zǐ】向周武王陈【chén】述的彝伦大法,此法不仅与《五【wǔ】纪》在内容性质上有颇多相似之处,其来源【yuán】也与治水【shuǐ】传说【shuō】有关【guān】,只是时【shí】代有确载是在鲧【gǔn】禹【yǔ】(尧【yáo】舜)时【shí】期。洪范共九畴【chóu】:“初一【yī】曰五行【háng】,次【cì】二曰敬用五事【shì】,次三曰农用八政,次四曰协【xié】用五【wǔ】纪,次五曰建【jiàn】用皇极,次六曰乂用三德,次【cì】七曰明【míng】用稽疑,次【cì】八【bā】曰念用【yòng】庶征,次九曰向用五福,威【wēi】用【yòng】六极。”其【qí】中“五纪:一【yī】曰岁,二曰月【yuè】,三【sān】曰【yuē】日,四曰星辰【chén】,五曰历数。”两相比较,《洪范【fàn】》多出的“历数”在《五纪》中被提到了更重要的地位,独立称为【wéi】“数算”,并谓:“天下之数算【suàn】,唯后【hòu】之律。”由此可见,推【tuī】步“数【shù】算”者便是宇【yǔ】宙【zhòu】的最高【gāo】主宰“后帝”,而“五【wǔ】纪”其实也是根据数算建立起来的。

以【yǐ】数算为基础【chǔ】,后【hòu】帝建立了庞大的宇宙系统,其中对宇宙空【kōng】间的认识尤引人关注。文中出【chū】现【xiàn】了【le】一【yī】组完整的【de】宇宙空【kōng】间概念,分别是【shì】“天”“地”“四【sì】荒”“四【sì】冘”“四梪”“四维”,它们同时具有神明属性。其【qí】中天【tiān】(号为【wéi】“高畏【wèi】”)、地(号为“畏溥”)、四荒又【yòu】被称为【wéi】“六合”,“合”当是取【qǔ】“合围”之【zhī】义,“六合”可【kě】理【lǐ】解为一个六面体,代表宇宙的总【zǒng】体空间。“四冘”简文明确指出是“四正”,从【cóng】语【yǔ】音关系【xì】看【kàn】,又可读【dú】为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的“四仲(中)”,“四冘”之号为“天冘”,可见是指天【tiān】之四正方【fāng】向。“四【sì】梪”之【zhī】号为“天【tiān】梪”,此【cǐ】号又【yòu】见【jiàn】于子弹库帛书《天【tiān】象》(或称《岁》)一段【duàn】,过去将之视为星名,是不正确的。“四梪”可读为【wéi】“四树”(或“四柱”),当即帛书【shū】四角所绘【huì】的“四色【sè】之树”,是起承天作用的支【zhī】柱,在宇宙中应位于四个【gè】角隅方【fāng】位。文中“四维【wéi】”有东【dōng】(龙)、南(鸟)、西(虎)、北(蛇)之分,与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等古书【shū】以之为“四隅”的看法完全不同。“四维”之号为“天【tiān】维”,现在看来,在先秦时期应是【shì】天空方位的专属,用以【yǐ】表示天球。《说文》称:“维,车盖维也”,以之为名很可能是【shì】因其【qí】形【xíng】与天之半【bàn】球接【jiē】近的缘故。由于【yú】天球不停【tíng】旋转,“四维”也在正向和隅向之间不断转【zhuǎn】换,因而才会产生东【dōng】、南、西【xī】、北正向四维和东【dōng】南、东【dōng】北【běi】、西南、西北隅向【xiàng】四维两套不【bú】同的【de】认识,《七谏·自【zì】悲》甚至将之合称为【wéi】“八维”。通过【guò】对《五【wǔ】纪》这些空间概念的分析,可以厘清古书【shū】中的诸多方位名称,并深【shēn】入了解古【gǔ】人对宇宙的整体认【rèn】知。

以四【sì】维为坐标,后帝根据天【tiān】球上的【de】天象来计算星辰的运行,以四【sì】向七次,设立二十八宿。后世通行的二十八宿,在战国早【zǎo】期的曾侯乙墓漆笥上已有【yǒu】发现,可见其来源不晚,但《五纪》中的【de】二十八【bā】宿与之有【yǒu】较大【dà】差异【yì】,而【ér】与《史记·律书【shū】》记载多有相合。比如《五【wǔ】纪【jì】》用“大角”不用“亢”,用“建星【xīng】”不用“斗”,用“伐【fá】”不【bú】用“觜巂”,用【yòng】“狼”“弧”不用“井”“鬼【guǐ】”。在星宿【xiǔ】顺序上【shàng】,东方的角、亢、氐,《五纪》顺序作【zuò】大角、天根、本角【jiǎo】;南方的【de】星、张,简文作张、七星。这些【xiē】差别不仅反【fǎn】映了先【xiān】秦【qín】时期【qī】二十【shí】八宿有不同系统在流传,而且【qiě】可【kě】能【néng】与观【guān】测年代的不同有直接关系,是先秦【qín】天文学史研究【jiū】的重要资料。

后帝建【jiàn】立宇宙系统的目的,其实是为了规范和指【zhǐ】导地上的人事行用。《五纪【jì】》将之总结【jié】为五个方【fāng】面:时、度、正、章和数算【suàn】。其中“时”指风、雨、寒【hán】、暑、大音(雷)五【wǔ】种气候;“度”指直、矩、准、称、规五种规范【fàn】;“正”指礼、义、爱、仁、忠五德【dé】;“章”指青、白【bái】、黑、赤、黄五色【sè】。这些内容以数【shù】算为纲【gāng】纪,可以相互【hù】配应【yīng】,用以树设邦家、蕃育万民、敬事鬼神。不难看出,其中有很强的“五【wǔ】行【háng】”色彩【cǎi】。但奇【qí】怪的是【shì】,《五纪》全文却没有完整地出现【xiàn】过金【jīn】、木【mù】、水、火、土,不与五【wǔ】行相配,或【huò】许反映了作者有某种【zhǒng】特【tè】殊避讳的思想【xiǎng】取向。

后【hòu】帝为人【rén】事行用【yòng】的五个方【fāng】面又各【gè】选出了六个神祇来【lái】执掌,这【zhè】三十位神祇还可与代表【biǎo】宇宙空间【jiān】的“四【sì】冘”“四梪”“四【sì】维”等大神共同【tóng】司掌十二辰、六旬【xún】,它们甚至还可执司人体的【de】各【gè】个部位,控【kòng】制人身【shēn】的疾病。比【bǐ】如【rú】:“凡民有疾,自【zì】腰以上,是谓兴疾,天【tiān】鬼【guǐ】祟【suì】。自腰【yāo】以【yǐ】下,是谓辟鬲,地鬼【guǐ】祟。”这里提到的确定【dìng】祟【suì】主的方式,可为我们理解战国时【shí】期的巫祝活动,以及直至秦、汉还【hái】在延续的祝由术等,提供系统参照。此外,山【shān】川物产亦【yì】由神祇来执掌,较有【yǒu】趣味的是作为【wéi】地祇的“大川”掌管“水”,简文记水中【zhōng】的珍宝有“珠、龟、象【xiàng】”,“象”是指象牙,但认【rèn】为【wéi】象牙【yá】是水中物产【chǎn】,与我们现【xiàn】在的认识颇为不同,或许反映了《五纪》作者所处时、地的环境和【hé】动【dòng】物习【xí】性【xìng】,与【yǔ】今天大有差别。此外,《五纪》将二十八【bā】宿【xiǔ】、十二岁等都奉为神明,连同前【qián】面提到的【de】天神、地祇,都是【shì】在当【dāng】时所【suǒ】见的众多【duō】神祇【qí】中【zhōng】挑选出来的【de】,这是通过数【shù】算配应的方【fāng】式,对先【xiān】秦神祇的一次系统整合。

为了说明后帝【dì】所【suǒ】建立的这套“五纪”系统切实有效【xiào】,简文在后四分之一篇幅【fú】里,以最初的“人王”黄帝为例【lì】,描述了他对这套【tào】理论体系的具体践行。里【lǐ】面涉及了大量黄帝时期的历史传说,以及大家熟悉【xī】的“黄帝战蚩尤【yóu】”的故事。其中关【guān】于“蚩尤”身份的【de】记【jì】载,完全更新了我们的【de】认知,其【qí】文曰:“黄【huáng】帝有子曰蚩尤,蚩尤既长成人,乃【nǎi】作为五兵。”蚩尤是【shì】黄帝【dì】之【zhī】子,虽【suī】让【ràng】人【rén】始料【liào】未及,然传世文献【xiàn】已有【yǒu】所提示,《史记【jì】·建元以来侯者年表》载田【tián】千【qiān】秋【qiū】对【duì】汉武帝上书【shū】曰:“子弄父兵,罪当笞。父子之【zhī】怒,自古有【yǒu】之【zhī】。蚩尤畔【pàn】父,黄帝涉江。”可见这【zhè】一说法【fǎ】在汉代仍有【yǒu】流传。简文记载黄帝、蚩尤之战的过程中,还涉【shè】及了许多阵法【fǎ】、号【hào】令等内容【róng】,甚【shèn】至还有配以管【guǎn】乐【lè】的【de】《武壮》《正【zhèng】匡》《奚尚》三【sān】首战歌,对研究先秦军事史亦有重要意义。

《五纪【jì】》内容庞博精【jīng】深,以现今的视角谓【wèi】之战国时期的“百【bǎi】科全书”,恐不为过。简文【wén】全篇虽只记文字,但【dàn】从一些文【wén】字描述【shù】所【suǒ】反【fǎn】映出的特点来看,这【zhè】部【bù】书的【de】“底本”或其取材的原始文【wén】献可能配有图式,我曾根据部分内容推拟出【chū】了“天【tiān】纪图”“人【rén】体【tǐ】图【tú】”等。这【zhè】些看法只是我们【men】的初步认识,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,对【duì】《五纪》进行【háng】更加深入的研究。

(本文为北京市社科基金【jīn】重点项目“清华简【jiǎn】古【gǔ】文字数据库建设与相【xiàng】关【guān】问题【tí】研究”〔20YYA001〕的阶【jiē】段性成果【guǒ】)

《光明日报》( 2021年10月30日11版)

来源: 光明网-《光明日报》

标签: #原神灵矩关怎么过